在CBA常規(guī)賽的一場激戰(zhàn)中,浙江隊在自己的主場以116-103的優(yōu)異成績戰(zhàn)勝了新疆隊。賽后,媒體人付政浩對這場比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點評。
首先,備受關注的哈雷爾在經歷與浙江男籃的糾紛后,首次面對老東家浙江隊。他在本場比賽中首發(fā)出場,總計20分56秒的時間里,以出色的表現(xiàn)拿下了16分和5個籃板。然而,盡管他在個人表現(xiàn)上做出了努力,但他的在場勝負值卻為全場最低的-18,這也意味著新疆男籃在大部分時間里都落后于浙江隊,分差甚至一度達到了20分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男籃并沒有因為哈雷爾之前的“爽約”而過于糾結。相反,他們的矮壯前鋒劉澤一在比賽中表現(xiàn)出色,全場11投9中,高效地砍下了19分和13個籃板,其表現(xiàn)完全超越了哈雷爾。
在觀察哈雷爾在CBA的三場比賽后,我們可以看出他作為矮壯前鋒的優(yōu)缺點。他的運動能力出色,擅長籃下二次進攻,并且在身體對抗中毫不畏懼。他的打法極具野獸派風格,能振奮士氣。然而,他也有一些明顯的短板。比如他缺乏自主攻擊能力,需要隊友的傳球才能更好地得分。此外,他的身高也使得他在籃下的護筐作用有限,難以完成持久且高效的防守任務。
從馬丁到法里埃德,再到哈雷爾,這類矮壯型的野獸派前鋒在CBA中并不容易成為最強大的球員。他們雖然帶著NBA的明星光環(huán)來到CBA,薪水優(yōu)厚,但他們的性價比還有待觀察。他們作為藍領球員稍顯可惜,但作為核心球員又缺乏持續(xù)的得分能力。對于那些追求冠軍的球隊來說,這類球員的存在多少有些雞肋。
總的來說,這場比賽展現(xiàn)了浙江隊和新疆隊的實力對比,也讓我們對哈雷爾這類球員在CBA的定位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