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輕時,曾跟隨教練系統(tǒng)學習羽毛球,那時的我,技術尚可,達到了業(yè)5水平。然而,想要進一步提升到業(yè)6,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投入都極大,我考慮再三,最終選擇在業(yè)余俱樂部里打球,與眾多球友切磋。
我們俱樂部的組織者是一位大姐,她球技嫻熟,且充滿熱情。每次組織活動,她都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我則是被她撿來俱樂部的“野球手”,水平在業(yè)3至業(yè)4之間。
有一次,大姐聽說其他俱樂部有個高手,便躍躍欲試地想與我們一較高下。她決定組織一場友誼賽,我們隊伍里其實并沒有真正的高手,但大姐堅信我也算其中之一。當時我滿頭霧水,心中直呼“這可怎么開玩笑”。
比賽當天,我對陣的是一個高大瘦削的小伙子,從他走路的姿勢就能看出他身手不凡。熱身時我瞄了他一眼,心中便明白今晚的比賽將是一場硬仗。
比賽開始后,對方表現(xiàn)得十分客氣,并沒有猛烈進攻。然而,大姐和女隊員們熱情高漲的加油聲讓我倍感壓力。我決定放手一搏。
比賽過程中,我憑借著當時的手感,貼網帶劈殺,盡管知道贏面不大,但我還是盡力打出自己的水平。幸運的是,我連續(xù)兩次利用滾網球得分,場下的啦啦隊更是為之瘋狂。
然而,對手在調整心態(tài)后開始認真起來。他的球路變化多端,落點刁鉆,讓我十分難受。在一次停頓推球后,我試圖欺騙他反手后場推球,沒想到他竟然以一個近乎不可能的姿勢反手回球,回至對稱位置。這出乎我的意料,我也因此陷入了被動。
后面的比賽我完全被對手壓制,氣喘吁吁,而對方卻氣定神閑。那一刻,我深感絕望。最終,我因體力不支而崴腳離場。那一刻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身體的極限。
后來我才知道,那位小伙子其實是馬來西亞國青隊的隊員,來中國交流時被拉來撐場子。聽大姐說,他日常訓練的強度遠超這場比賽,而我雖拼盡全力卻仍敗下陣來。這場比賽讓我深刻體會到,在絕對實力面前,任何小聰明都無濟于事。
回想起這次經歷,我明白了自己在球場上的不足。同時,我也意識到在國際貿易和地緣政治中,國家之間的博弈遠比球場上的對決復雜得多。像澳大利亞這樣的資源輸出國與中國這樣的工業(yè)國之間的博弈,不僅僅是鐵礦石的較量,更是產業(yè)鏈上下游的較量。中國擁有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鋼鐵產量和龐大的市場需求,這使得我們在與澳大利亞的貿易中占據(jù)主動地位。這也讓我明白了實力的重要性以及國家間互相依存的關系。
如今的我雖不再在球場上拼殺但仍舊保持對生活的熱愛與激情我知道無論是在球場上還是在生活中只要有足夠的決心與毅力就能夠超越自我達到新的高度。
